汪集鸡汤贺胜鸡汤:“两罐”的命运沉浮2023年3月20日

1982年,因贺胜茶场不景气而下海的刘克全和妻子在107国道旁搭棚开了一家土鸡汤馆。鸡汤用小火慢煨,加入适量当地苕粉,深受过往司机喜爱。贺胜鸡汤由此发端,它的问世只比汪集鸡汤早了一年。

贺胜鸡汤的金字招牌仍颇具影响。去年12月,省联投集团投资20亿元在贺胜桥镇打造国内最大的“中华鸡汤小镇”。“小镇可接纳各类商户200多家。目前除吸引旅宁、德宝等以贺胜鸡汤为主的餐馆入驻外,还通过招商引进了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知名餐饮企业前来。”贺胜桥镇镇长沈中说。

汪汉生说:“1995年至2005年,是汪集鸡汤的黄金十年,汪集街上最多时有60多家鸡汤馆,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年销500多万罐鸡汤,销售过亿元。”

其次

1983年,摆摊炸油条的吴冬秀,把自家养的土鸡炖汤在街上出售,时间一长“吴太婆鸡汤”名气渐长,当地人纷纷效仿,渐渐形成汪集汤食一条街。汪集鸡汤也因汤鲜味美被誉为“楚天第一汤”。

我省著名的鸡汤品牌,汪集鸡汤、贺胜鸡汤飘香30多年,“两罐鸡汤”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如今面临哪些困扰?它们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如果您在商标注册或是其他知识产权方面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赖我们的网站进行咨询和免费商标查询,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上月,汪集鸡汤香飘江城。1989年冬,吴冬秀应邀到武汉闯市场,京港澳高速湖北段全线国道车流量锐减!

前不久举行的武汉农博会“乡村休闲游美食擂台赛”上,多年的获奖专业户汪集鸡汤无缘金奖。从事了大半辈子鸡汤生意的汪汉生回忆评奖场景:“各种创新食品大开眼界,反观汪集鸡汤几十年没变过,评委们一看就笑了。”

汪集鸡汤曾在我省饮食业颇负盛名。12月5日,走在汪集街头,正福汤馆、吴氏汤王、汪氏汤业、老五汤馆……一排醒目的招牌、店面,仍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汪汉生认为,汪集鸡汤做了30多年,但没能与时俱进。“除缺乏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品牌保护跟进不够。最火的时候,号称汪集鸡汤的武汉店铺达到1700多家,几万人都打着这一名号做生意,但其中一大半都是假冒的。我们也联合职能部门进行打假,却一直打不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市场节节丢失。”

兴盛之际,危机来临。以次充优、制假贩假泛滥,加之从业者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汪集鸡汤走下“神坛”。如今,十几年又过去,汪集还剩下32家汤食馆,销售不及高峰期的一半。

仅剩旅宁、和平2家鸡汤餐馆仍在营业。同样是茶场下岗职工的刘昌茂夫妇也在107国道旁开设了寓意旅客一路平安的旅宁餐饮店。107国道正在拓宽,2002年9月,贺胜茶场职工李铁平、余佑和夫妇辞职开办和平鸡汤馆。汪集鸡汤在全国农博会上首获金奖,此后多次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鸡汤馆生意下行。1997年,多家餐馆陆续拆除,1999年,也因路而衰。因路而兴的贺胜鸡汤,记者前往咸安区贺胜桥镇探访,

随着107国道拓宽,车辆急增,路边餐馆越开越多。“到1995年,107国道贺胜桥镇境内3.5公里长的路段,沿线家餐馆,均以贺胜土鸡汤为主打,年销售超过1500万元。”贺胜桥旅宁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纯金说。

汪集鸡汤贺胜鸡汤:“两罐”的命运沉浮2023年3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