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下,工程建筑领域的“绿色建造”备受关注。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还专门就“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作了详细部署,提出要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筑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的要求下,建筑业正蹄疾步稳实现现代化转型。
在全国层面,绿色建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多亿平方米。
中建滨湖设计总部是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其整体采用模块拼接的结构形态,全省累计实施绿色建筑面积2.98亿平方米,截至目前,通过对外界面进行差异化设计,总投资469.75亿元。
近年来,在绿色理念的引导下,建筑行业通过绿色精细化设计、应用智能化设备、使用节能材料等措施,不断提升绿色建造水平,朝着“双碳”目标迈进。我们的建筑正在“呼吸”起来。
在落地方面,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3个地区开展绿色建造试点,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以及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目前,湖南省、深圳市和常州市均已出台绿色建造试点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稳步推动项目落实。2021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了《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进一步明确绿色建造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技术措施。
现代化的建造并非触不可及的“高大上”,它正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助力广厦千万间和城乡人民安居。随着国家与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绿色智慧建筑的发展,市场与企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普涨,一些可喜的变化正在出现。
四川省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半月谈记者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推进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等9个项目开展绿色建造试点,作为天府新区“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的代表项目,形成绵延不断的外界面,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建筑增加与自然的接触、充分浸润在阳光之中,如今,绿色建造正在渗透进城市发展的全领域中,又进一步“捕光”隔热、顺应时间变换。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正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延展。一座阶梯式建筑由南向北延展抬升。总实施面积180.85万平方米,
提速建筑业现代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减少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践行全周期减碳
调研采写:何磊静、毛思倩、刘惟真、萧永航、唐弢、郑钧天、赵叶苹、明星、周凯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33亿tce(单位:吨标准煤当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5.8%;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tCO2(单位: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