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2g广告再走红只是人的童年滤镜加成吗?2022年12月26日

以供UP主投放优秀广告案例。上文介绍的这些广告就曾饱受好评。早在那时,B站分区里面曾设置有“广告分区”,其实不是件稀罕事。2020年,但是大家的观影方在B站上看2g时代的广告,

5g时代,2g广告再走红,有人把原因归结于“童年滤镜”的加成,认为是情怀在作怪。但是退一步看,就会发现这些走红的广告,大多是用于思想教育、宣传的公益广告。

《留一盏灯温暖他人》中,妻子等待深夜回家的丈夫:爱人回到家发现阳台的灯还亮着,正要去关,被妻子阻止,让他看楼下,楼下一对环卫工人夫妇正借着阳台上发出的微弱灯光吃饭。一名网友留言说,小时候看到这则广告,半夜把阳台的灯打开,第二天被爸爸一顿教训……

也难怪大家对这则广告“上头”,记者了解到,当年这则广告播出后,曾在学校、社会上引发了一轮孝心教育的浪潮,通过简简单单的故事剧情,向大众传达了一个问题:教育不只是学校的教育,处理好家庭关系,生活教育也同样重要。

和它们一起再走红的2g广告还有很多,比如说由当时在读高中的张德元所制作的《爱的表达式》、一名盲人爷爷和一群小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

最火的一则广告叫《妈妈洗脚》,1999年在央视播出,由演员尤浩然和李歌搭档演绎。和电视同步成长的一代人,一定对这则广告印象深刻,哪怕是过去了23年,只要读一下标题4字,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镜头记录的画面——小男孩看到妈妈给自己的妈妈洗脚,便学习大人的模样,接盆水,跌跌撞撞地跑向自己的妈妈,边跑边笑盈盈地说:“妈妈,洗脚”。

“为什么小时候的广告这么好看?”近日,B站上一条介绍过往公益广告的视频登上热门,随之带起了网友们的一波“回忆杀”。《妈妈洗脚》《爱的表达式》《常回家看看》……这些拍摄、播放于2g时代的广告,明明画质低劣到还比不上现在人随手拿手机录制的一段视频,但是却在当下的5g时代,再度走红网络。

事实上,即便是进入4g高速网络社会以后,我国在公益广告上的投入也未曾减少。据《2021全球公益广告发展报告(蓝皮书)》调查,2021年中国全年广播电视媒体投入的公益广告资源超过600亿元,和2020年相比,播出量上涨了20%。

有网友不解地发问,过去的回忆又开始攻击我,“在5g时代迷上看2g广告,难道是因为我老了吗?”

这些广告到底有多“香”?记者看到,虽然是低画质的再投稿,其中多条视频还创造了10万+、100万+甚至1000万+的播放量。网友给它们统一起了个外号,叫做“神仙广告”。所谓“神仙广告”,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多么华丽的布景,更不是拥有多么高清的画质,只是因为它们的剧情、文案以及视频语言出彩,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1986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广而告之》开始,公益广告在国内发展30多年了。有段时间,这些新颖有趣、贴近民生的公益广告正好与商业广告形成互补,大大增加了广告的整体“好看度”。

记者了解到,公益广告概念起源于西方,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广告,一般是由政府部门和媒体平台联合制作。相比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看中社会教育意义,参加拍摄的公众人物也基本不会索要广告费用。由于淡化商业意图,更容易被观众喜欢和接受。

还有一则标题是《妈妈的等待》的广告,借镜头从左向右的横向移动,展示出“母亲”和“儿子”这两个社会角色成长变化的一生,直到现在,仍旧被不少网友视为“印象最深刻的广告”。

5g时代2g广告再走红只是人的童年滤镜加成吗?2022年12月26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