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州市罗家村年近六旬的老汉郭成师跟家人一起正忙活着赶制年前糖瓜的订单。郭师傅说,他从事制作糖瓜这个行当已经四十多年了。每年从9月份到第二年3月都是一家人最忙活的时候,平均每天能做300斤,耗费原材料近千斤。
传统糖瓜的制作工艺特别繁琐,前前后后十多道工序。主要原料是优质大米和小麦,将大米蒸熟后,按一定比例与麦芽混合,在发酵缸里发酵六个小时左右,出糖水以后移到大锅里熬制到大糖泡出现,制作糖瓜的麦芽糖浆就做好了。而接下来也就是最费力的一步,就是拔糖了。
每年小年,按照传统习俗,老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年了。老人们要将灶台打扫干净换上崭新的灶王爷像并供奉糖瓜,要祈福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那么这个糖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变成了中国的糖瓜、世界的糖瓜,平均一年产量达到两三万斤,胶州的糖瓜登上了央视的舞台,一年收入八万元左右。别看这个动作看似轻松,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央视《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共同关注》《正点财经》 《天下财经》 等栏目和青岛蓝睛,分别都进行了报道。
让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勃勃生机。却是既需要臂力,虽然糖瓜制作是罗家村的传统手艺,在传统的年俗中重塑着传统节日的意义,如今制作糖瓜的人家越来越少,我市上下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年味,但是郭成师一直坚持到现在,又得有耐心。这也是我大胶州的骄傲呦!这不,并且把糖瓜做成了产业,富裕起来的胶州市民们,这两天,
罗家村糖瓜胶州再上央视!这次火的这个小东西胶州人都吃过!